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创业板第1把交椅温氏股份滑铁卢 赚钱效率曾高于华为

2018-10-01 00:04:06

来源:市值风云

作者 | 骆驼

编辑 | 汤包子

天香时至起,今日到谁家。

风云君访遍A股名士,阅尽行业板块龙头,踏雪寻香,终于来到温氏家。上个月,温氏一份半年报业绩预告,利润大幅下滑,股价闪崩,引起风云君(ID:mvlegend)的注意。

初见温氏,内心还是有点小激动,当然也有点小紧张,激动的是登场的是创业板的第一龙头,紧张的是心中偶像真容到底几何。

一、养殖界的华为

温氏股份(300498.SZ),当前创业板无可争议的第一股,也是创业板唯一一只市值超过千亿的上市公司。

遥想当年华山论剑,创业板龙头非东方财富和乐视网莫属,如今乐视帝国早已灰飞烟灭,空留故事供后人品评,东方财富尚在,但其辉煌也随牛市的湮灭雨打风吹去。

2015年,温氏股份横空出世,聚光灯下,市值竟超两千亿,一时风光无两。

风云君往上追溯五代都是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所以小时候生长在风吹麦浪的田野里,撩猫逗狗踢大鹅,放猪放羊放水牛,都是家常便饭,驾轻就熟;后来为了拔出泥腿子,娶到城里大白腿姑娘,就考上了大学,但是兜兜转转一大圈,其中有一份董秘工作却又是混迹养殖行业,常年侍弄鸡鸭,与骡马为伍……,真是慨叹一句世道好轮回啊。

也正是因为如此,风云君对养殖行业的艰辛是深有感受。养殖业是周期性很强,更是毛利甚低的行业,但却肩负社会稳定重任,民间素有“猪肉丰,天下安”之说。

而在我辈业内人士眼里,温氏如同神一般的存在,被誉为“养殖业华为”。  

谈及农牧行业,曾有两个传奇,一个是山东的六和饲料,另外一个就是广东的温氏股份。

六和饲料起家于山东,主要创始人为黄炳亮、张唐之、张效成,三人均来自莱阳农学院,成立之后,发展迅猛,迅速成为山东最大的农牧企业,新世纪之初达到巅峰,行业内也曾掀起全国学习“六和模式”。

然而,自古以来,“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六合股东出现不睦,盛极一时的六和饲料最终委身刘永好的新希望,而新希望也籍此更名为新希望六和,一时声势大振。如今看来,不过泯然众人矣。

另一个传奇即是本文主角温氏股份(发展史下文详述),温氏家族控制的大华农首先于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主要从事兽药,2015年,温氏股份通过与大华农换股而上市,大华农退出A股舞台,创业板第一股姗姗来迟。

温氏股份的传奇之处在于整个行业上市公司仅有几十亿营收千万级利润的背景下,温氏股份动辄就有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净利润,而在温氏股份上市以前,除业内人士,几乎没人听过这家公司。

然而,市场是聪明的,即使行业低端,名气不足,也没有掩盖住温氏的光芒,这个养鸡养猪的公司上市的第一天即登上创业板第一股的宝座!

所以,其实从事什么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把事情做到极致。而A股众多套路上市公司,往往沉溺于追逐影视、手游和互联网概念不能自拔,也不过是得意一时,徒增笑柄。

而且未必就比那些踏踏实实做实业的公司赚到更多的钱了。

二、那一抹的惊艳

2015年11月2日,温氏股份正式登陆A股,时值猪周期的波峰。而上轮周期的高潮始于2015年下半年, 温氏股份2015年当年实现净利润62亿,同比增长131%。

没错,就是一个看起来低逼格、没啥热门概念的企业实现了如此惊人的净利润数。

要知道,声名远播的新希望六和当年也不过只有22亿的利润,不过温氏的三分之一而已。

2016年,行业持续向好,温氏的净利润竟然达到了惊世骇俗的118亿(扣非后相同),同比增长90%,新希望当年实现利润24.7亿。

从上面数字来看,新希望六和的抗行业周期风险能力似乎更强,因为它们几乎没有受到行业周期的影响。

此时,风云君觉得温氏已不屑于再跟同行做比了,他们的对标标的应该是华为。根据公开信息,2016年度,华为实现销售收入5215.74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370.52亿元,同比增长0.38%。

而温氏118亿的净利润是用594亿的营收实现的,赚钱效率高于华为。

以行业本轮巅峰年度2016为例,风云君挑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同行对比,牧原股份是与温氏股份业务最接近的公司,新希望是大农牧行业的龙头,大北农在理念和行业互联网方面比较领先。

从上表可以看出,牧原与温氏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当,营收规模不足温氏的十分之一,但净利率明显高于温氏(风云君查阅牧原过往年度净利率总体16%左右,但依然高于往年的温氏);农牧行业老大新希望仅在体量上能与温氏相比,赚钱效率远低于温氏;大北农则与温氏全方位不在一个等级上。

从温氏股份的毛利净利走势来看,温氏股份整体盈利情况周期性十分明显,基本保持3年一个周期,而任何周期的存在,基本都与市场投机者“追涨杀跌”的气质有关。所以,2016年高潮退去,2017年注定是小年。

三、天不假年

农牧行业的周期性,就如月圆月缺、潮起潮落,很有规律。

8月15日,温氏股份公布2017年半年报。报告期内,营业收入251.24亿元,同比下降11.4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8.1亿元,与去年同期的72.3亿元下降了74.95%。

养殖行业的传奇遭遇滑铁卢。公司半年报对业绩下降给出了是由于“猪周期”进入价格下行通道导致盈利水平下降。

7月14日,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预报一出,上市公司股价深度下挫,两天跌幅超15%,市值跌去近200亿。

养殖行业作为极度“亲民”的行业,其生产和消费环节都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当养猪盈利向好时,种猪的繁育量就会增大,逐渐导致供大于求,挤压市场空间,这也导致猪周期从盈利走向衰减。温氏股份主营肉猪、肉鸡养殖,肉猪养殖约占公司主营业务的63.42%,受行业周期影响尤为明显。

温氏股份的经营是与农户深度合作,即行业著名的“企业+农户”温氏模式。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将养殖产业链中的鸡、猪品种繁育、种苗生产、饲料生产、饲养管理、疫病防治、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行产业整合,由公司与农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这也是温氏赖以成功的模式。

但是,这种经营模式有个特点,就是在行业景气时期会放大盈利,而在行业低谷时较难控制成本,在生产端容易陷入被动。所以,2017年上半年,温氏在营收规模变化不大的背景下,净利润出现暴跌。

而在成本控制端具有优势的牧原股份,则成功从“猪周期”中突围。

还有,2017年的暴跌,也与公司2016年的业绩过于突出有关。如果剔除2016年而直接对比2015年上半年,温氏股份实现营收203亿,利润16.8亿,整体经营业绩基本相当。

所以,温氏2017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其实更接近其正常盈利水平。

当然,市场亦有预判,温氏股份自上市以来,跟随创业板估值的回归,股价持续下行,市值已近腰斩。

四、成长的故事

在风云君一个曾经的业内人士看来,业绩大幅下滑,股价闪崩,并不影响温氏是一家优秀的企业。

研究企业,分析的是其整体和其战略格局,而非单一的短期的财务数据(虽然温氏的净利润仍然十分出色)。

写到此,想起几日前听到的一件事。某友参加某资本市场知名培训班,上课时,任课老师提到“目前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值最大的公司,一个是养鸡的,另一个是送快递的”。语气中充满调侃、讥讽与不屑。

诚然,目前中小板龙头顺丰快递是送快递的,创业板龙头温氏股份也是养鸡的,可是,从小处说,两家公司都从事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并且都在本行业做到了极致;往大处说,两家公司都为国家经济和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市值最大的地位实在是实至名归。

只能说,这位培训老师在资本市场混久了,已经彻底融入了手游、无人机或影视等概念旋律中。

温氏股份拥有三十多年创业历史,前身为 1983 年创建的新兴县簕竹鸡场;

10年后的1993 年 7 月 26 日,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才正式设立;

1999 年 4 月,公司规范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

2012 年 12 月 5 日,温氏股份完成股改。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3月,温氏家族控制的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分拆在创业板上市。

温氏股份以肉猪、肉鸡养殖为主,奶牛、肉鸭养殖为辅,在公司的发展的过程中,温氏股份依托广东特殊的气候,创立“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为核心的“温氏模式”,形成从农户领苗、代工饲养到产品上市的完整产业链(奶牛养殖除外)。温氏模式盛行江湖。

数十载的发展,温氏股份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肉鸡养殖企业、黄羽肉鸡产业化供应基地,同时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种猪育种和肉猪养殖企业,位列中国企业 500 强。

温氏创立了“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农户”模式也成就了温氏。很多人提到,目前“公司+农户”的模式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的养殖企业都采用了类似的模式,但是在风云君看来,只有温氏是这一模式的集大成者。

比如,同样是制造手机,国内有上百个五光十色的品牌,却出不来三星也出不来爱疯,佼佼者中也只有华为一家脱颖而出。再如,华为的经营模式目前已公开,经常放开供全国的企业参观学习,并公开讲解华为模式,学习模仿者虽众,国内至今仍未出现第二个华为。

要知道,温氏股份在业内也是出了名的开放态度:允许所有企业来参观,对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

一家企业的成功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其必然性。温氏在股东层面的格局也非庸庸碌碌之辈可比,温氏之所以迟迟未能上市,正是因为深得华为的精髓,实施类似“全员持股”的激励模式,使得股东人数远超200人,不符合上市的要求。

其实,这也是其他企业难以真正学成华为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只学习了华为狼性管理模式,但没有学习华为大海般的胸怀;最终只学了对老板有利的,对员工有利的则坚决摒弃,最终成了四不像而已。

这种全员深度参与,再辅以规范的内部管理模式,成就了今日的温氏。

时至今日,温氏家族11人也不过合计持有上市公司16.74%的股份,单一最大的股东温鹏程持股仅4.15%,颇有任正非老爷子的风采。

哪位上市公司老板不服的,可以出来走两步。

五、模式的成功

温氏股份的成功,是家族式管理模式的成功,也是全员持股模式的成功,更是产业链合作模式的成功。

家族式管理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管理模式,信任度和忠诚度高,能够最大化的发挥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全员持股模式除了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度,还可以平衡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在国内全员持股模式的典型的真正成功的代表就是温氏和华为。

而公司与农户合作的模式,达到了风险转移、劳动力转移和资产转移的效果,管控合理,效率很高。

温氏的成功有很多值得国内企业学习的地方,其务实的精神更是值得A股众公司学习。虽然半年业绩大幅下滑,其下滑后的利润仍然难逢对手,创业板龙头仍然实至名归。

结束语

温氏发展至今,从绝对市场占有率来说虽然并不高,由于行业属性决定,公司自身增长能力有限,除非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横向并购。但是,据风云君了解,市场的行业公司的运营效率多难以与温氏相比,横向并购将不可避免的摊薄公司的净利率。这也是公司发展的瓶颈。

另外,从管理层年龄构成来看,温鹏程逐步淡出,温志芬上位,成为温氏新的掌门人,短期内对公司影响不大,中长期存在风险。

此外,公司上市后,原本休戚与共的员工的减持动机也将给温氏的市值带来一定的压力。

2017年,温氏的养鸡业务亏损14亿,为近两年首亏。

下半年,随着商品端价格的小幅反弹,公司业绩应有好转,但与2016年相比仍然沟壑难填,总体可参考2015年度。

END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

  • 地下污水处理厂建设渐入高潮 污水处理厂为何向地下生长?

    “经过10到15年的持续发展,在‘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国将建成4000多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望达到1.5至1.8亿吨/天。”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凯军说,在我国城市污水...

  • 2017春糖抢先看

    原标题:2017春糖抢先看又是一年春糖季。3月23日至25日,第96届全国糖酒会将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据官方资料显示,2017糖酒会展区将会继续按葡萄酒及国际烈酒、...

  • “四道拐”的使命超越

    凛寒冷雪漫山林,火热沙场伴硝烟。 “起飞!”随着指挥员口令的下达,一架架“战鹰”腾空而起,在极寒的雪原上空划出道道美丽的弧线,呼啸着奔向数千公里外的某机场。 1月6日上午,第7...

  • 北京阅读季举办领读者培训

    北京阅读季举办领读者培训北京晨报讯(记者 王琳)近日,北京阅读季领读者计划举办了“读北京·游北京·讲北京·爱北京”——中小学生游北京“颐和园里的长廊”阅读活动。“读北...

  • 俄罗斯“艺术航母”将首次来宁

    原标题:俄罗斯“艺术航母”将首次来宁 芭蕾舞《天鹅湖》剧照。  江苏大剧院直通车  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天鹅湖》、意大利热那亚卡洛·费利切歌剧院歌剧《图兰朵...

  • 九寨沟地震致多处国道交通受阻

    中新社北京8月9日电 (记者 周音)记者9日从中国交通运输部获悉,8日晚,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该地震灾害致多处国道交通受阻。交通运输部9日披露,目前,国道213线茂县境内K...

  • 热销商品全卖光!台媒:大英博物馆赴大陆开网店 吸粉无数

    原标题:热销商品全卖光!台媒:大英博物馆赴大陆开网店 吸粉无数 台媒称,大英博物馆日前终于正式在天猫开设旗舰店,让全球的博物馆粉丝感到相当兴奋。英国政府每年对大英博物馆的预...

  • 7月新三板新增30家公司进入IPO辅导 20家获受理

    证券时报记者 许擎天梅新三板已成IPO强大的“后备军”,截至7月28日,641家IPO排队企业中,有151家是新三板企业,占比为23.5%。7月,新三板公司IPO成绩斐然:共有5家公司成功过会,新增30...

  • 中华书局前总编辑傅璇琮逝世

    原标题:中华书局前总编辑傅璇琮逝世,早年著作影响一代唐史学人中华书局前总编辑、著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名家傅璇琮先生因病于1月23日15时14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傅璇琮,1933...

  •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源文化”开发的困局与破局

    原标题: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源文化”开发的困局与破局 据中国生态旅游协会副会长谭杰介绍,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两大地理要素是太行山、永定河,是山区发展模式。在全市的空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