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大师走过的小路

2018-10-23 20:42:10
《爱你一万年》 赵晓苏 作

●刘第红

中山大学康乐园,古木参天,芳草萋萋。南朝时期,这里的草木聆听到了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声声木屐。1500多年后,它们又聆听到了史学大师陈寅恪的缕缕跫音……

1949年,原在北京清华园的陈寅恪选择南下,任教于岭南大学。1952年,岭南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被并入中山大学。陈寅恪便在中山大学执教。

在绿树掩映之中,一栋古朴典雅的红色小楼引人注目。它默默地承受着世间的风雨,始终不改它的本色。它,就是陈寅恪故居。此楼楼高两层,为美国麻金墨夫人为纪念其丈夫于1911年所捐建,故名“麻金墨屋”。它原是岭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佩之住宅,其后王季思、杨国荣、容庚、商承祚等知名教授也曾在此居住。1953年,该楼迎来了新的主人——陈寅恪。陈氏一家居住在该楼的第二层,在这里度过了不同寻常的16个春秋。

陈寅恪故居东侧,只见一条白色的小路一直延伸到故居门前。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但在光亮处犹能辨影。学校特意把陈宅旁边的通道铺上白色水泥,以利陈寅恪闲暇时散步。当年,这里正是大师漫步、沉思的地方。今天,这条白色小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既有白发苍苍的长者,又有风华正茂的青年;既有校园内的中大学子,又有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无不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因为这是大师走过的路。

陈氏的居所,也是他传道授业的课堂。第二层的走廊,被辟成了教室。他因为失明,不便点名,但他的门下没有逃课者。碰到需要板书的内容,他就写在身后的黑板上。写着写着,往往写重了。这时,坐在前排的学生便眼明手快地将前面写的擦掉。受益于陈氏栽培,从这区区不足20平方米的走廊上,走出来数位史学大家。陈寅恪在《论韩愈》中说:“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这是他真切的心声,也是他授业不竭的动力。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正是在这栋小楼里,陈寅恪完成了《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著作。尤其是《柳如是别传》,皇皇八十万言,蔚为大观,不知凝聚了他多少心血。他在失明膑足的晚年,仍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十年磨一剑,延续着宝贵的学术生命。

“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能开拓学术之区宇”,“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这是陈寅恪承续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如何实现如是理想,可以从其对王国维书写的墓志铭中寻找答案,那就是“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那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块掩映在庐山之巅的铭石,是对陈寅恪学术精神与人生风骨的绝佳注脚。

大师所走的这条白色小路,是有形的,也不长,而大师的学术之路、精神之路却是无形的,连接着历史与未来,永无尽头,值得后来者景仰与追随。

责任编辑:倪子牮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