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毛泽东为何要说贺子珍是个好女人 在苏联比长征还苦

2018-10-24 14:16:20

197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刊出消息,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增补贺子珍等人为政协委员。同时配发了照片:一个面颊丰腴、白发苍苍的老人,慈祥地坐在轮椅上,和一个小女孩一起看画报。

这位老人就是贺子珍,小女孩则是她的外孙女孔东梅。

“贺子珍出来了!”作为毛泽东的前妻,贺子珍“消失”40年后奇迹般地出现,当时引起的反响可想而知。

而今,30多年过去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几经周折,寻访到贺子珍最后岁月的两位见证者。一位是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外孙女孔东梅,另一位是多次走入贺子珍内心世界的新闻记者王行娟。她们从不同的视角,向我们诉说贺子珍的人生和爱情。

最浪漫的事

1927年盛夏八月,18岁的贺子珍随江西永新暴动队伍来到井冈山;深秋十月,34岁的毛泽东率秋收起义余部辗转千里上井冈。在万山丛中,毛泽东第一次见到被称为“永新一枝花”的贺子珍。他愣住了,没想到井冈山上竟有如此年轻貌美的姑娘。

贺子珍1909年出生在江西永新县,17岁成为中共党员,与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一起被称作“永新三贺”。少女时期的贺子珍,中等身材,皮肤洁白。她喜爱 思考,两道漂亮的眉毛常常是微蹙着的,眉心上留下一道浅浅的小沟。她一身白衫、黑裙的学生装,梳着又粗又黑的长辫子,常常引来赞叹的目光。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浪漫往事,牢牢印在贺敏学夫人李立英的脑海里。孔东梅正是从这位“舅奶奶”那里,知道了这段爱情。她在《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中写道:“在井冈山, 外公经常去看望外婆。每次他要远行的时候,就会敲敲外婆的窗户说,‘我要走了’。外婆就把窗户拉开一条小缝。她很奇怪,‘你走就走吧,为什么要对我说?’ 当时外婆有个心上人,叫欧阳洛,也是一个革命者,后来牺牲了。外公懂得外婆的心思,他看中外婆有文化,也有性格,一直追求她。”

通过在工作中的接触,贺子珍渐渐对毛泽东有了依赖感,遇到什么事,总喜欢找他倾诉。有一天,贺子珍轻手轻脚地走进毛泽东的房间,见毛泽东正伏案工作,便一 声不响倚在门框上,深情地注视着。不知过了多久,毛泽东停笔沉思,一抬头,正遇上那双炽热的眼睛。两个人的目光仿佛撞击出晶亮的火花,贺子珍赶紧把目光移 到了自己的脚尖上,不自然地揉搓着衣角。毛泽东搬过一把竹椅,让贺子珍坐下。沉默了一会儿,他温存地说:“你是个好同志,好姑娘,我很喜欢你。”

1928年5月,毛泽东和贺子珍在井冈山结婚,开始十年婚姻生活。孔东梅说,这十年,是中国革命最为艰苦的岁月,是外公政治生涯最为艰难的时候,却是外婆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

“对我最好的一个女人”

1929年1月,毛泽东和贺子珍跟随部队离开井冈山。 1934年,夫妻俩踏上漫漫长征路。途中,贺子珍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她遭遇了敌机扫射,身中十几弹。最惨烈的,是在云南贵州交界处的行军路上,追兵就在几 十里外,贺子珍突然临盆,生下一个女儿。她只看了一眼,留下13块大洋,写了一个字条,便被扛走了。孔东梅说:“外公曾经讲过,‘贺子珍跟了我这么多年, 受了很多苦,但她是对我最好的一个女人’。”

1935年10月,贺子珍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不久来到保安县。在那里,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女儿,就是孔东梅的母亲李敏,乳名娇娇。后来又到延安。凤 凰山下的吴家窑,成为贺子珍一生中与毛泽东最后的家。1937年冬,贺子珍不顾毛泽东的挽留,离开延安,远走苏联。当时,在延安的老同志无人不知,无人不 议。然而,几十年后却很少有人谈起。直到1998年,孔东梅才在曾志的回忆录中,看到一段异常珍贵的资料。曾志这样写道:

我老惦记着贺子珍,可又不敢贸然提她,没想到有一天,毛泽东竟主动地说起了她。毛泽东感叹道:“我同贺子珍还是有感情的,毕竟是十年夫妻嘛!”“那为什么 要离开呢?”“不是我要离开她,而是她要离开我。她脾气不好,疑心大,常为一些小事吵架。”“有次一位外国女记者采访我,美国女人开放无拘无束,我也爱开 玩笑,我们又说又笑,这就激怒了贺子珍,她不仅骂了人家,两人还动手打了起来。我批评她,我们两人吵得很厉害,一气之下贺子珍说要去西安,然后到苏联治 病。我希望她能回来,写了封信,派警卫员送到西安并接她回来。但贺子珍不回,却捎回一方白手绢,上面写了诀别信,不久她就去了苏联。这封诀别信,至今仍旧 保留在我的铁箱子里。”

王行娟根据贺子珍晚年的回忆分析,作为一名红军女战士,贺子珍对于“夫人”身份,很不能适应。“她是一个真正有着崇高革命理想的人,在枪林弹雨中过惯了, 要把重心转到做毛泽东的秘书工作,她心里不痛快。”孔东梅则认为:“外婆到了延安后,发现自己的文化水平跟不上,当时延安有很多进步女性,这让她有很深的 思想包袱。外婆曾经讲,‘我也是17岁就参加革命的,思想上还是很进步的,老毛和我吵架也行,但是后来连吵都不吵,隔阂越来越大。’”

“在苏联的日子比长征还苦”

贺子珍是怀着身孕上路的,到达莫斯科时,已是1938年10月。不久,贺子珍就生下了她与毛泽东的儿子,取名柳瓦。不幸的是,小柳瓦6个月大时,因传染上流感而病死。

在苏联,张闻天的夫人刘英曾劝过贺子珍。她回忆道:“贺子珍伤心至极,天天到(柳瓦)坟上哭。毛大大又很少写信给她。收到过一封信,只有三言两语,她精神上非常苦恼。但她又很傲,不肯主动写信给毛大大。我从苏联回国的时候,说我可以帮她带信给毛大大,她说不带。”

1939年9月,刚满30岁的贺子珍突然收到了毛泽东委托周恩来转交的一封信,信中委婉地表示了要终止婚姻关系。孔东梅说:“外婆刚失去一个儿子,又收到这封信,这种刺激可想而知。”

此时,毛泽东和杨开慧所生的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在苏联东方大学八部学习。贺子珍悉心照顾他们的生活,每月从70卢布的生活津贴中挤出钱来为他们买东 西。但早期她从没点破自己的身份。岸英和岸青一直以为,这位好心的阿姨是因为喜欢孩子才这么照顾自己的。他们叫她“贺妈妈”。1941年底,毛泽东把女儿 李敏送到苏联。李敏的到来,给贺子珍带来了短暂的快乐。在异国他乡,她与三个孩子相依为命,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家。

孔东梅曾经读过外婆晚年写给外公的一封信,“那封信很长,看后让人心酸。外婆说,在苏联的日子比长征还苦。为了养活我妈妈、岸英舅舅、岸青舅舅,她要彻夜织毛袜子,洗衣服,周末还要去伐木。家里有时还没有吃的,没有劈柴,冬天屋子里都结了冰……”

苏德战争爆发后,贺子珍的苦闷情绪更加难以控制。“外婆也作出过一些过激的行为,包括打骂她唯一的女儿。但妈妈说,不是那种真的狠打,就因为一些小事情,比如回家晚了挨打。妈妈挨打就会哭喊,别人以为外婆精神出了问题,便将她送往精神病院。”

贺子珍为什么会被关进精神病院?这是个难解之谜。王行娟说,每次提起这段往事,贺子珍就泪流满面,痛苦地表示:“我不愿意回忆这些。”

心中只有毛泽东

直到1947年8月,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贺子珍带着李敏、岸青回到中国东北(岸英已于1946年回国)。建国后,李敏和岸青回到毛泽东身边生活。孔东 梅说:“根据妈妈回忆,那时候外婆曾经考虑过要开始新生活,她曾向一位老战友讲,她有两个心愿:第一,不要因为她曾经做过‘第一夫人’,就把她‘禁’起 来;第二,她希望见一见外公,说句话,握个手就行。”

这个心愿,直到12年后才实现。1959年第一次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贺子珍秘密会面。2004年,孔东梅重上庐山。从参与安排那次会面的时任江西省委大大杨尚奎的夫人水静那里,孔东梅了解到当时会面的经过:

1959年7月9日,贺子珍被领到“美庐”别墅的一间屋子里,抬头一看,不觉一惊,里面坐着的是毛泽东。毛泽东见她来了,站起身,微笑着同她打招呼,请她 坐下,然后倒了两杯茶,一杯放在贺子珍面前,一杯放在自己的面前。贺子珍没想到能见到毛泽东,眼泪一下子流出来,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毛泽东 温和地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老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贺子珍更加哭得不行。毛泽东问起在苏联的情况,轻轻叹气:“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 呢?”贺子珍哽咽道:“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毛泽东谈起他这些年的情况,他辞去国家大大职务的事。他们谁都没有提到江青。贺子珍只是提醒毛泽 东:“当心有人害你,当心王明这样的人害你。”毛泽东点头说:“我会注意的,你放心。”

当晚,贺子珍彻夜难眠。“外婆兴致勃勃地向睡在她身边的水静,讲述他和外公从相识起的点点滴滴,直至天明。”

这是毛泽东与贺子珍分别22年后,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平时,则是李敏作为贺子珍和毛泽东之间的桥梁,往来于上海和北京之间,传递消息和礼物。 “我曾经见过,妈妈受外公之托,给外婆带来一方男用真丝旧手绢。看来,外公一直没有忘记外婆离开延安时捎回的白手绢。外婆去世后,妈妈在她留下的三个箱子 中,还看到了那条保存完好的手绢。”

沉默中走完人生

1950年,贺子珍接受组织的安排,离开东北,定居上海。起初住在泰安路,后来搬到徐汇区湖南路262号,期间,只有彭德怀和陈毅去看过她。

贺子珍晚年,身体一直不好。1954年9月,收听完毛泽东在一届人大闭幕式上的讲话录音后,贺子珍突然发病,被送到上海华东医院。“小时候,我不知道什么 叫犯病。现在才明白,外婆是因为思念外公心切。外公一发表讲话,外婆就会晕过去。外公听到这些消息后,也多次流泪。听说外婆生病,他就写信给妈妈,说‘我 知道这都是因为我’。”

1976年9月,毛泽东弥留之际,李敏赶到父亲身边。这时毛泽东已不能讲话,他向李敏作了一个手势。李敏揣摩了很长时间,猜想可能是桂圆的意思,桂圆是贺子珍的小名。毛泽东逝世时,贺子珍未能去北京。

“文革”结束后,贺子珍的命运才有了改变。1979年9月,中央接贺子珍到北京。9月8日,贺子珍来到毛大大纪念堂。“我们事先一再嘱咐外婆,不要太激 动,不要太伤心。她看上去还是挺平静的。有一张照片,抓拍到外婆在纪念堂门外的回眸,我看后非常震撼。它恰到好处地捕捉到外婆当时的内心状态。外婆没有号 啕大哭,也没有非常激烈的状态。她和外公是那种人生永远不能有交点的结局。所有的情感,在那一刻都迸发出来。”贺子珍在献给毛泽东的花圈上,落款写着—— “战友贺子珍”。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孔东梅说,外婆贺子珍是一位最好的历史见证者,但是她最终选择了在沉默中走完人生。

责任编辑:薛贺 SN118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

  • 中国军人最标准的精气神 三军仪仗队是这样炼成的

    图为三军仪仗队的执行队长(左一)与护旗手。(杨俊峰 摄)图为三军仪仗队在校场上列队完毕等候检阅。(杨俊峰 摄)图为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郭凤通在致报告词。(杨俊峰 摄)图为隶属三军仪...

  • 广宇发展半年净利暴增465%背后:鲁能豪放“输血”

    新浪财经私募梦想创业营即将结束报名,该项目致力于打造私募行业最具影响力的“黄埔军校”,个人机构赛并行,明星导师助阵,挖掘最牛私募达人!【速速加入】...

  • 精河地震零死亡 属地政府6月已开始抗震布防

    本报记者 周远征 王金龙 新疆精河报道“几年没有发生三级以上地震了,这很不正常啊!“8月10日,顶着烈日,大口喝着矿泉水的精河县地震局大大齐建说:”从今年元月初开始,我们的监测器...

  • 对文物最好的保护是问责

    傅万夫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开展了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专项调查,历时3年,涉及2803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1470余万件文物。结果显示,文物腐蚀率超50%,而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经费仅占博...

  • 周末去哪儿(1.5-1.7)||看展听戏出游捡便宜,这个周末我们包啦!

    每周五与大家不见不散。电影推荐 再续经典《星球大战 最后的绝地武士》1月5日上映导演:莱恩·约翰逊剧情:继前作《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传奇,天行者家族探索过去,冒险揭开原力的古...

  • 颐和园智慧海多尊佛像受损

    京华时报讯(记者刘晓旭)昨天,有媒体报道称,颐和园佛香阁外墙的琉璃佛像部分佛头被破坏。对此,颐和园管理处于昨晚回应,报道所指处系佛香阁景区内的智慧海外墙,佛头曾经受损并进行过...

  • 我们做了第一份新匠人调查报告,六个特征出人意料 | 新匠人加速

    “听说了吗?昨天新匠人们‘进宫’和故宫宫廷文化开发联名IP产品了。”“前几天,我们一个新匠人的企业在香港上市了。”“你们看《我不是药神》了吗?我们有个新匠人是他们电影的...

  • 混迹颐和园 专摸“老外”包 作案者系两女一男 均系东亚某国人员

    本报讯(记者 池海波)3名东亚某国人员凑在颐和园里专偷其他外籍游客。今天上午,海淀警方通报,3人目前已被刑拘。2013年9月13日上午11时许,海淀便衣民警在颐和园巡逻,发现有两女一男...

  • 南京举行和平集会 悼念大屠杀同胞遇难76周年

    中新网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 朱晓颖) 南京市民的祭日如期到来。上午十时,凄厉防空警报在全市上空拉响,汽车、轮船鸣笛,路人停步,整座城市的人都默默为76年前战争遇难者追思悼念,今...

  • 悦读 | 李健,你清澈又神秘,像贝加尔湖畔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小学生阅读指南(ID:xxsydzn)今天我健43周岁生日。先祝我健生日快乐,愿你对未来永远保持向往!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最近的娱乐圈真够喧嚣,各种声音沸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