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千里陇原绿如染

2018-09-30 17:08:52

6月10日上午,第二届甘肃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鸣枪开跑。航拍的电视画面让人眼前一亮:蔚蓝的天空下,南北两山像两道绿色屏障怀抱着整座城市,黄河如一条金色绸带穿城而过,赛道沿途的黄河湿地和郁郁葱葱的绿化带让这个“西部黄河之都”生机盎然。许多外地朋友给记者发来短信:没想到兰州这么漂亮!

近10年来,兰州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实施“蓝天计划”,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天空湛蓝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多了。

毕生致力于兰州绿化的兰州南北两山绿化指挥部党组大大马金山告诉记者,“兰州人爱绿、护绿,就像呵护孩子一样。兰州环境的变化,是甘肃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

作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甘肃国土面积广阔、生态地位重要,但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大开发10年来,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经常奔走于陇原大地,记者感触尤深。近年来,甘肃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等一批重要生态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9.9%提高到现在的13.4%。

干旱缺水是甘肃留给外界的主要印象之一。广袤的河西走廊,发源于祁连山的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陆河水系,水资源总量61亿立方米,然而重开发利用、轻节约保护,使河西走廊出现河湖干涸、植被退化、沙尘暴频发等生态危机。石羊河流域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2005年夏天记者采访红崖山水库时看到,库底龟裂的淤泥像一道道伤痕,触目惊心。

2007年年底,总投资47.49亿元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准实施;2010年10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提前实现“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2.505l亿立方米”的近期治理目标;2011年,蔡旗断面的过水量已超过2.7亿立方米,不仅红崖山水库重现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的沙漠奇观,干涸51年之久的石羊河尾闾青土湖也连续两年人工形成了季节性水面,去年底已达10平方公里。

甘肃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与2004年相比,全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1349平方公里和1121平方公里。沙区植被状况进一步改善,沙化土地植被平均盖度由2004年的14.56%提高到2009年的16.87%。

行走在陇东旱塬,生态建设又是另一番景象。1998年,庄浪县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梯田化模范县”。建成百万亩水平梯田后,庄浪县把工作重心由梯田建设向梯田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转变,基本实现了山地梯田化、台地水利化、沟道坝系化、流域生态化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形成了独特的梯田生态景观。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庄浪县赵墩沟梯田生态风景区,层层梯田如条条绿色彩带,“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地埂牧草锁边,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已将这里描绘成一幅颇具创意的风景画。

绿染陇原满目春,生态画卷开新景。随着甘肃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个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甘肃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关报道见五版)

压题照片 素有黄河“蓄水池”和“中华水塔”之称的甘南草原湿地。(资料图片)

欢迎发表评论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