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刘凤翥:契丹文字是发展辽文化产业的王牌

2018-09-30 18:42:15

□ 盖云飞

第五届辽文化年会暨大辽契丹后裔流向研讨会,9月15日至17日在沈阳法库县召开,著名辽史专家、契丹文字权威专家刘凤翥先生应邀出席,并受聘为沈阳市辽文化研究会顾问。记者就沈阳打造“大辽福地、宰相故里、白鹤之乡、人文法库”四大文化品牌与之进行了探讨,刘凤翥先生对于我们深入研究辽文化,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宰相故里”实至名归

自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国之后,“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就成为辽朝200多年的历史中最具特色的制度之一,而在此制度中,北府、南府宰相的位置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在我国历史上,正式用“宰相”来命名官职就是从辽国开始的。

《辽史》记载:“四年(公元910年)秋,以后兄萧敌鲁为北府宰相。后族为相自此始。”又载,“(神册)六年(公元921年)春正月,以皇弟苏为南府宰相。南府宰相,自诸弟构乱,府之名族多罹其祸,故其位久虚,宗室为南府宰相自此始。”从史料记载中看,北府宰相的职位是从萧敌鲁开始的,而从辽国的北府宰相职责上看,其权力大于南府宰相,因为北府宰相主要负责管理辽国的军政大事以及几个重要的部落。而沈阳的法库作为辽国皇后萧氏宗族的重要聚居地,竟然出了六位北府宰相,可见法库当时在辽朝的重要性。根据史料记载,出自法库的辽代六位北府宰相分别是:辽圣宗时期的萧排押、韩德让,辽兴宗时的萧惠,辽道宗时期的萧乌尔古纳、萧袍鲁,辽天祚帝时期的萧义。

第一次来法库的刘凤翥坦言,法库作为“宰相故里”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他说:“凡是研究辽史或者契丹史的学者对法库并不陌生。法库叶茂台出土的两幅绢画以及棺床小帐和萧义墓志铭以及前山村出土的萧袍鲁的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墓志铭都是中外驰名的一级文物。从萧袍鲁的墓志铭当中可知其曾祖父、祖父及其本人都为北府宰相,萧义也为北府宰相,所以法库是当之无愧的宰相故里。同时,萧义的女儿也是天祚帝的德妃,所以法库也是萧氏后族的聚居地。”他表示,这些独特的历史资源正是法库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契丹文字是发展辽文化产业的王牌

在刘凤翥的老伴李春敏看来,只要是跟契丹文化有关系的事情,他从不说半个不字。她说,83岁的刘凤翥对于这次的法库之行十分高兴,他对各地研究辽文化、发展文化产业都很支持。

刘凤翥1934年生于河北,是我国著名的契丹文字专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刘凤翥在对契丹文字的释字研究方面造诣深厚,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被国外同行誉为"契丹文字的首席学术权威",代表作为《契丹小字研究》。

刘凤翥先生表示:“法库辽代历史遗址、遗迹众多,出土的文物也非常多,非常有代表性,研究辽代历史文化以及解读契丹文字等都要涉及这些文物。光让我们专家们了解还不够,还要让全县和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平民百姓都能够了解这些文物,喜欢这些文物,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断地做工作。我到云南省丽江去旅游就感触很深。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原本是宗教巫师使用的文字,在民间行不通。但在丽江,满街的招牌都是东巴文,好像到了国外一样。到宁县去旅游,也有同样的感触,不仅博物馆有西夏文,在一些旅游景点也有西夏文字。”

“对于法库而言,法库地区要腾飞必须主打契丹文化这张牌,发展旅游业。尤其是要主打契丹文字这张牌。契丹文字是契丹文化的重要元素,要打契丹文字这张牌必须要学习契丹文字,传承契丹文字。契丹民族在建立辽朝之后,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发展的需要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他们仿照汉字的形体结构先后创制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字,用以记录契丹语。因此研究和传承契丹文字是了解契丹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手段。解读契丹文字,把不认识的契丹文字解读出来是专家的事情,不是一般百姓的事情。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以花点工夫认识几个契丹文字也并不难。下个月云南施甸县也开会,在他们的请帖上就有两个契丹字,很有特色。将来法库再开会也可以在请帖上加上契丹文。”刘凤翥先生语重心长地说。

修复辽墓非常有必要

9月16日,刘凤翥先生在沈阳市辽文化研究会一行人以及来自赤峰、崇礼、通辽、施甸等地的辽文化专家的陪同下,参观了叶茂台辽墓群、古枫林、陶瓷城、辽代风情小镇、东湖中学、白鹤楼等具有辽文化特色的遗址遗迹和具有辽代风格的建筑,让他感受颇深。

据介绍,辽代时期,法库地区是辽代后族萧氏重要聚居地,法库境内有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墓群为代表的辽墓20余处、辽代古城址20余座、辽金时期遗址245处;出土了大量具有北方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的珍贵文物,最重要的有1952年发掘的用条石砌成的八角形壁画、1974年发掘的辽早期贵族墓葬,还有辽天祚帝时期的北府宰相萧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碑刻、壁画、绢画、石棺、账房等,对研究辽金和北方历史,特别是契丹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刘凤翥先生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各地不约而同的追求,但是在求同存异的当下,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做出特色来,这就需要动些脑筋。法库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大辽福地、宰相故里’,这是很多地方所不具备的。法库的辽墓群非常多且独特,这同样是一个很好的优势。因此法库如果想把自己的文化产业做活、做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必须把一些重要的辽墓打开并加以修复,让外省人专门来到法库能够看到原汁原味的辽代贵族墓及其文物,这样就会利用辽文化的宣传推广,更好地推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另外,法库发展旅游业不能是孤立的,首先一定要与沈阳这座城市整个的文化旅游联系起来,让它成为沈阳旅游的特色和必看之地,要让看过沈阳故宫的人有愿望增加一天法库游,让法库的辽文化特色旅游成为沈阳故宫之后的新亮点。”

另外,法库的陶瓷业很发达,可以烧制一些带契丹文字的茶具,作为特色旅游产品,这些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东西。

要为后人铺一条平坦的路

刘凤翥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在1975年正式从事契丹文字的研究工作。历史不是故纸堆,研究契丹文字也不能天天埋头书斋。资料是学术研究的源泉,没有资料就好比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为了记录契丹语,辽代创造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不同类型的契丹文字,然而契丹文字的纸本书籍一本也没有流传下来。传世的契丹文字资料都是在失传数百年之后于20世纪和本世纪陆续出土和被发现的,诸如墓志铭、印章、铜镜之类的金石资料。

做契丹文字研究主要是解读契丹文墓志,而契丹文字资料主要出土于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尤其是赤峰地区。为了收集契丹文字资料,刘凤翥曾15次北上赤峰。传拓是获取碑刻原貌的唯一手段,因此拓碑成了刘凤翥研究契丹文字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拓一张拓片,要经过洗碑、闷纸、上纸、捶纸、上墨、揭取等工序。尤其是上墨,既是累活,也是细活,要上60遍墨才能达到黑白分明的最佳效果。出土契丹文字墓志的地方又大多处于荒山野岭,交通不便。刘凤翥的老伴儿李春敏告诉记者,1998年8月,退休后的刘凤翥自费去扎鲁特旗拓制契丹小字《耶律弘用墓志铭》时,累得呕吐、腹泻不止,天天都得去旗医院打点滴。打完点滴又去拓制,直到拓完为止。得到拓片的喜悦和兴奋会使他把身体上的痛苦忘得一干二净。积数十年之勤,历经千辛万苦,他拓遍了契丹文字碑刻。他的书房里,大大小小的柜子、长长短短的格子里藏满了已经装裱的一百多轴的拓本资料,还有一摞一摞尚待装裱的拓片。他自称是全世界收藏契丹文字资料最多最全的人。 

据了解,刘凤翥不仅掌握的契丹文字资料最多最全,而且获取新资料的速度也最快。他从来不与地方上抢资料,得到资料后都是闭门潜心研究,从不抢先发表,而是尽力指导和帮助发现者写文章发表。所以他能及时得到最新出土信息,甚至不等他去亲自拓制就有人把拓片寄给他鉴定。 

李春敏告诉记者,刘凤翥的转椅后面就是放拓片的柜子,他经常一转身就取出一份拓片如醉如痴地推敲琢磨。而40多年来他已经坐坏八把椅子了。

对于契丹文字的研究和传承,刘凤翥先生言语中充满了遗憾。“目前能够认识和解读契丹文字的人全世界不超过5个人。”对于从事契丹文字研究的年轻学者,刘凤翥先生也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端正对学术权威的态度,既要学习权威们的研究成果将之消化吸收,又要不迷信权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研究之路。“我要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地为后人铺一条平坦的路,让更多后来者能够少走弯路。”刘凤翥说。

辽文化研究任重道远

虽然是第一次来法库参加辽文化年会,但刘凤翥先生对于沈阳市辽文化研究会致力于辽文化的研究还是赞赏有加。

沈阳市辽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段秀华说,这次邀请刘凤翥先生参加年会并聘请他担任顾问,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为沈阳的辽文化研究把脉。她表示,法库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几年来,法库县委、县政府不断实施“品牌兴县”战略,发展以辽文化产业基地为依托的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研究会始终坚持以深入挖掘、整理、固化和传播辽文化为宗旨,以建设文化名城、实现文化兴城为目标,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弘扬“争第一、创唯一”的法库精神,辽文化研究和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沈阳市辽文化研究会人员构成131人。法库以辽文化为重点,构建陶瓷文化、航空文化、白鹤文化、酒文化等文化与产业交相辉映的格局。辽宁省散文学会和沈阳日报万泉文学社及当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还对法库境内的遗址、遗迹等进行考察采风,展现这里的文化内涵。另外,沈阳市音乐家协会组织铁源、胡宏伟、陶承志等著名音乐家多次来法库深入生活采风,从音乐角度固化传播辽文化和沈阳地域文化。

同时,法库还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共享地域文化资源。在打造“辽文化”品牌的过程中,法库曾先后到内蒙古的赤峰、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通辽,山西的大同、应县,云南的施甸,河北的崇礼以及辽宁省内的阜新、北镇、义县等地进行学习考察交流。对辽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开发情况以及在历史文化挖掘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文化力量”进行探索与研究,促进地区发展。在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寻求与各地区在产业合作、文化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段秀华表示,接下来法库还将深化辽文化研究,变文化资源为产业优势。继续凝聚地域文化软实力,服务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实现共赢。与相关地区建立友好关系,增强合作,做大做优文化旅游产业。

刘凤翥先生坦言:“辽文化在世界上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辽文化是业已消亡的契丹民族和汉族等多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璀璨文明。沈阳市辽文化研究会将为文化研究成果向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转化提供交流平台,也将成为‘中国辽文化’品牌传播的重要途径。不过辽文化研究由于史料的缺失和疏漏使得这项工作任重道远,让我高兴的是法库的广大干部和沈阳的一些辽文化研究者正在做弘扬契丹文化的好事,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今后凡是有用得着我的地方都会尽我的绵薄之力。”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

  • 共享单车可网上私自买卖? 涉事平台:还没交易就被下架

    资料图:颐和园附近的一处停车点堆满共享单车。中新网 吴涛 摄中新网北京4月14日电(吴涛)14日,有媒体报道,闲鱼、转转等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出现共享单车,叫价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

  • 像本地人一样游鲜美之太仓

    当阳光开始穿过窗帘的时候,我们就从南京出发了。在经过几个小时的行车后,我们到达了我们的第一站——太仓现代农业园景区——集现代农业示范、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景...

  • 沈阳好运国际旅行社

        连续6年沈阳市 优质服务旅行社    江西+福建+安徽    火车双卧双高铁十三日    15年品质旅游    投诉电话:22821999    许可证:L—LN01077  ...

  • 黄金周首日多地交通拥堵: 堵塞致广州白云机场193人误机

    国庆黄金周首日,全国多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情况。 从9月30日晚开始,多个省份的交通主管部门通过微博、微信、广播等方式实时播报各主要高速路口的交通情况,及时发布特别...

  • 美国“第一女儿”极力夸奖“第一外孙女”说中文:真是太可爱了!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查希】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刚刚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外孙女”阿拉贝拉唱中文、念古诗和三字经的视频再次在中国圈粉。作为母亲,伊万卡自然也...

  • 省政府谋划山西新常态

    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王素霞/制图 ●山西省的消费需求怎么激活?非煤产业如何做大做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怎样统筹发展?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赋作了《关于山西省2...

  • 中国防城港—越南跨国海上旅游航线开航

    图为“中华泰山”号邮轮停靠码头等待上客。 陈燕 摄中新网防城港8月29日电(陈燕 钟建珊)29日,载着900多名游客的国际豪华邮轮“中华泰山”号驶离广西防城港市,向越南驶去。...

  • 淘当铺王一给创业者的箴言:创意不等于价值

    这是一个创业英雄频出的时代,很多人都开始创业,创业者如同过江之鲫,有的人有一个想法就开始找风投,有的人有一点点小革新就算是智能硬件了,有的人有一个创意便自我估值几百亿。那...

  • 渭南福彩开展中福在线送油卡活动

    原标题:渭南福彩开展中福在线送油卡活动为增强中福在线游戏趣味性和公益性,渭南福彩决定在渭南城区中福在线东风大街销售厅、华山大街销售厅、信达商业街销售厅开展“中福在线...

  • 4月1日集币视点(集币专稿)

    黄金资讯:现货黄金周一(3月31日)纽约时段盘初扩大跌幅,并刷新1285.69美元/盎司,整体跌幅超0.50%,因近期美国经济数据持续走强,提振美联储提早结束QE以及升息的预期升温,同时刺激更...